时间考验
安置点人员突增,可当地配套工程没跟上,他跟工人同吃同住,给工人打气鼓劲;两个月内,他们建成了3万多套安置房
援川期间,林华强和同事常常要经历余震的侵袭。可余震摇不醒林华强,原因有二:一是频繁得让他麻木;二是太累,缺少睡眠。
每天早上6点,林华强就要起床,乘车从成都到彭州。由于他的援建点在彭州的偏僻乡镇,很多道路被山上滚落的石头堵死,他只能步行到目的地。有的援建点在山上,他就要爬山。工地没水,他和工人们就靠啃方便面来解决午饭。
林华强说,这些生活上的困难对于他来说没什么,他在施工现场还有更大的责任:保证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林华强介绍说,一开始他的几个援建点因为安置的人员数量突然增多、当地政府配套的工程没跟上,施工进度落后于其他省份。当时,他的压力非常大,夏季一过,就入秋,彭州山地多,天寒,总不能让灾民住在帐篷里过冬吧。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林华强选择了一个最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加班。援建点平地少,安置房选址难,他就多跑几个地方,和当地政府协调,给村民做工作。山路车上不来,他就在前面带路,跟工人一起把材料扛上山。一些工人不愿加班,他就和他们同吃同住,一起干……当时,林华强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没有休息一天。
到了前年7月下旬,林华强和工人们为彭州的受灾群众建成了3万多套临时过渡安置房,总共70多万平方米。
亲民考验
他要求工人拿出在老家盖房子的劲头来盖安置房;一些乡亲还把自家的猪杀了,要感谢林华强和工人们
前年7月下旬,受灾群众走出帐篷,搬进福建同胞为他们建的新家,许多人都感动得流下泪来。一些乡亲竟把自家的猪杀了,抬到现场指挥部,要感谢林华强和工人们。
“没想到,你们建房子这么快,还这么好,事事都想到我们的心坎里了。”受灾群众激动地说。彭州市许多民众认为,林华强指挥施工的过渡房有个特点———空间大,3人住的房子有20多平方米,比一些省份建的房子大了将近一倍。
林华强说,当初设计施工这些安置房,主要考虑居住者的切身感受。首先,房子安全质量要过关。福建运来的这些施工材料都是经过他严格把关的,房屋骨架全是钢结构,韧性好,在余震中经受住了考验,住得有安全感。其次,房子要住得舒心。怎么舒心?要体现在细节上。比如,房子要冬暖夏凉。夏天热,他们就在两面钢板中间加了层泡沫板,这样可以隔热,又增加了遮阳网和雨遮,不仅阴凉,雨水也进不来。福建所建的灾民安置点还有个特色,把众多安置房放在一起,如同一个城市中的社区,社区里还有棋牌室、健身室,一些大的安置点还有篮球场、绿化带,给受灾群众解闷。
“我们既然为建房子而来,就要把房子建得好些”,林华强说,将心比心,谁不想自己住得舒服。他常跟工人讲这样一句话:“拿你们在老家盖房子的劲头来盖安置房。”
林华强说,当时很多安置点缺少平地,只能在耕地里建。可土地是许多农民赖以生存的饭碗。他和同事想了很久,总算想出了个办法:将室内地面改为砂土,平整后铺上砖块,如果安置房不用了,拿掉砖块就可以复耕。这一做法,保护了180多亩耕地。国土资源部的一位副部长大力推广这一做法,号召各建设单位学习。
- 2010-01-09365bet官网:领导赴彭州慰问福建援建人员和灾区干群
- 2010-01-06四川省卫生厅慰问福建援建彭州人员
- 2010-01-02福州援建彭州总投资4亿多元的25项工程全部动建
- 2010-01-02“感恩”的眼角膜 凝聚了福建与彭州的深情
- 2010-01-01生前感激福建人民对彭州的帮助 彭州男子捐角膜助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