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
2014年12月10日,国家发改委以部门规章的方式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暂行办法》的出台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具体举措,标志着在7个试点省市碳交易正式上线运行一年后,为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发出明确的政策信号,必将有力指导和推进下一阶段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工作的开展。
2015年9月25日,365bet官网:主席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后,发表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声明中,中方承诺“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这是中国官方第一次对外正式宣布全国碳市场启动的时间。2015年11月30日,365bet官网:主席在巴黎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中国会通过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的有关部署,以及国家领导人在国际上做出的庄严承诺,抓紧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以确保2017年全国碳市场能够顺利启动,2016年1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6)57号,简称57号文),明确提出需要国家、地方、企业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确保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并明确重点工作任务、保障措施以及重要文件指南或者模板等。57号文第一次明确提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8大行业共18个细分子行业)。参与主体初步考虑为业务涉及上述重点行业,其2013~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57号文全面部署了全国碳市场建设的主要工作,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攻坚时期的重要文件,将对各级政府、相关行业协会和中央企业开展碳市场建设准备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
2016年3月17日,新华社授权发布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纲要》在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指出,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推进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实行重点单位碳排放报告、核查、核证和配额管理制度。
目前,各省市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以及各大央企,都在国家发改委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碳排放历史数据盘查与报送、碳市场能力建设、配额分配方法研究等准备工作,大约有一半的省市已经针对57号文提出的8大行业开展了历史碳排放数据的第三方核查工作。作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基础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也已经国家发改委提交到国务院审议,预计会在2017年全国碳市场启动之前获得国务院的正式批准。
相信在“十二五”7个碳交易试点建设与运行的基础上,经过“十三五”开局一年半左右的精心筹备和集中攻坚,全国碳市场将在2017年下半年正式启动。
石化行业碳交易实践
石油、化工行业(简称石化行业)由于碳排放量高决定了其会成为全国碳市场覆盖的第一批重点行业。其实,从世界范围来看,石化行业与碳交易有比较深的渊源,也可以说,世界碳交易的实践,起源于石化行业。1997年《京都议定书》通过后,欧盟积极探讨如何采取措施完成《京都议定书》下的碳减排目标,内部成员国关于采取碳税政策还是碳交易体系控制碳排放的争论不断。BP在时任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的领导下,在西方石油跨国企业中率先公开宣布承认化石能源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并提出在2010年相比1990年减少碳排放10%的目标。1998年BP宣布将通过在集团内部实施碳交易体系(BP ETS)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经过两年的筹备,2000年初起BP集团内所有分布在《京都议定书》下承担强制减排责任发达国家的下属机构开始参与BPETS,包括BP公司全世界勘探与生产、精炼与销售、新能源发电、化学4个分类的112个机构。BP实行这次内部碳交易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论证碳交易具备实践操作的可能性。所有牵涉到的交易为模拟交易,没有资金的往来。实验阶段的减排目标方式是一刀切的,每年排放相对于1990年排放降低1%。第一年(2000年)结果由于目标达成过于容易,效果不是很理想,平均交易价格为每吨7.6美元,成交量为270万吨,占总配额的3.5%。第二年,公司吸取上年教训,把减排目标直接提到了10%,并且由按年分配配额改成按季度分配配额,使交易量和交易价格大大上升,2001年交易量为450万吨,交易价格为每吨40美元(40美元的碳价格也成为此后BP和Shell内部在投资项目决策时对碳排放成本进行评估的参考依据)。当年减排效果非常好,提前完成了集团制定的2010年相比1990年减少碳排放10%的目标。
BP在积极筹备和实践碳交易体系的同时,也在积极协助和推动英国政府乃至欧盟开展碳交易试点,英国排放交易体系(UK ETS)于2002年3月正式启动,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它的实施对EU ETS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2005年1月1日起,欧盟碳交易体系(EU ETS)第一阶段正式实施。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BP的碳交易体系可以说是全球碳交易实践的“鼻祖”,也是石化行业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气候治理制度创新的巨大贡献。除了BP外,石化行业的许多其他企业,如壳牌、巴斯夫等,也是EU-ETS碳交易体系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
随着国内碳交易试点工作的开展及全国市场建设节奏的加快,国内外的石化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国内碳交易市场。7个试点2000多家被纳入的企业中,石化行业企业不少,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46家石化和化工企业被列入试点范围。上海碳交易试点就有17个行业的191家企业被纳入上海碳交易试点工作。其中,涉及石化企业45家,包括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上海焦化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公司及巴斯夫、拜耳等骨干企业。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上海焦化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公司还参与了2013年11月26日上海碳交易启动首个交易日。上海之外的其他几个试点,也能看到石化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当地碳交易的身影。例如:中石化燕山石化参加了北京碳交易启动首日的交易,中石油下属公司参与了广东、天津和深圳碳交易启动首日的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石化行业的外企企业,如BP、壳牌、拜耳、巴斯夫、法液空等跨国公司,都在积极参与国内碳交易试点,有些交易堪称规模不大的国内试点市场上的大手笔。例如:2015年6月10日,壳牌能源(中国)有限公司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在广州共同签署了一项定制结构碳交易合同。这也是作为全球最大二氧化碳交易商之一的壳牌能源(中国)有限公司在华的第一单合同,其中包含排放许可证和碳排放补偿交易。该合同的签署也让壳牌能源成为第一家参与中国碳排放市场交易的外商独资企业。2016年3月20日,BP与深圳能源旗下的妈湾电力有限公司在深圳完成了国内首单跨境碳资产回购交易业务,交易标的达400万吨碳配额,交易金额上亿元,这也是全国试点碳市场启动三年以来最大的单笔碳交易。
央企石化行业企业在参与国内碳交易市场方面同样值得称赞。据不完全统计,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这着名的“三桶油”被纳入国内碳交易试点的企业数量分别为26家、8家、8家。中石化首当其冲,被纳入的企业数量最多,对碳交易工作也最为重视。2014年5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印发《中国石化碳资产管理办法(试行)》,旨在加强碳资产管理,实现碳资产价值,推进绿色发展战略,该《办法》详细规定了集团各部门以及分子公司在碳资产管理方面的职责和分工,是央企中面向国内碳市场交易出台的首个碳资产管理制度,有力地推进了中石化集团的碳资产管理工作。据统计,中石化下属26家试点企业仅2013年和2014年两个履约期的累计交易量为389万吨,交易额达1.4亿元,占同期国内市场交易规模的8%。中石化参与试点碳交易,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深度,在央企里面都是位列前茅的,并且还参股了北京环境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是央企中唯一一家布局两家碳交易所的企业。在积极参与国内碳交易试点的同时,中石化也在积极谋划和应对将于2017年启动的全国碳市场,中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玉普在2016年集团节能环保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突出碳资产管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研究对公司碳资产进行集中管理,统一碳交易运作,努力实现碳资产价值最大化,加强对全国统一碳市场规则的跟踪和研究。此外,中石油、中海油以及中国化工集团等石化行业的龙头央企也在积极开展碳排放家底盘查、能力建设等全国碳市场应对工作。
从现在算起,还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全国碳市场预计将全面启动。作为首批被纳入的重点行业以及与碳交易这项制度实践起源最有渊源的行业,在积极应对和参与即将到来的全国碳市场方面,石化行业责无旁贷。相信石化行业必将为碳交易制度在中国的全面落地和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分析
时间:2016-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