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船政文化
2016-09-18 10:38:36??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卓志沐 我来说两句 |
一部船政史,被许多专家喻为是半部中国近代史。船政,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150年前,闽浙总督左宗棠按照林则徐的嘱托,排除万难,在福州马尾筹办船政。左宗棠及其历任船政大臣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立志报效祖国的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他们紧跟时代步伐,引进先进科技,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他们活跃在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他们有着强烈的文化自信,积极传播交流中西文化,在西方展示中华文化风采,大量翻译引进西方先进文化。他们正义凛然,直面强敌,毫不畏惧,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疆场上浴血奋战,慷慨捐躯。林则徐、左宗棠、沈葆桢、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一代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让世界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骨气、智慧和力量! 走进福州,走进马尾,修复的船政衙门上方“船政”字格外醒目。船政的第一枚公章是“总理船政关防”,船政石制界碑刻的是“船政官界”。第一任总理船政大臣是官居一品的沈葆桢。船政大臣各项工作直接向皇帝具奏。船政,无疑是直隶中央的、高规格的专门掌理船舶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 走进总理船政衙门,沈葆桢撰写的三幅对联格外夺目: 且漫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即此是格致关头,认真下手处;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定须从鬼神屋漏,仔细扪心来。 见小利则不成,去苟且逢便之私,乃臻神妙;取诸人以为善,体宵奸勤求之意,敢惮艰难。 以一篑为始基。从古天下无难事;致九译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 三幅对联反映了沈葆桢继承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思想,运用到“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创办船政事业的坚定意志,反映了他的爱国情怀、担当精神,也反映了他的远见卓识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船政事业“始于左、成于沈”的历史事实,使人感受到博大的文化情怀。可以说,正是有了沈葆桢这样的领导,才使船政获得巨大成功。 船政显然不光是造船,船政一开办就有造船、办学、治理水师三重任务。是造船、办学、水师三位一体,是个由造船系列工厂、船政前后学堂等办学机构和福建水师构成的一个近代海军系统。学者认为,船政是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是有一定独立处置权的政治经济实体,是军事工业和培养海军的基地,也是中国近代最早引进西方教育模式的高等学校。 船政之所以创办,不能不追溯到林则徐、魏源、左宗棠。 林则徐在总结鸦片战争的教训时,提出“以师敌长技以制敌”的思想。他同时指出,抵御外侮“炮必求利,船必求极坚”,强调制造船炮的极端重要性。魏源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该书开宗明义:“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把林则徐、魏源思想付诸实施的是左宗棠。1866年,他按照林则徐“湘江夜话”的嘱托,毅然奏请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建船政局。他在《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折》认为“惟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 左宗棠在陕甘总督赴任之前,三次造庐商请“在官在籍,久负清望”的沈葆桢,并奏请朝廷委派他为首任船政大臣。在沈葆桢精心筹划下,船政建厂工程于1866年12月23日全面动工。船政设立时,任命法国人日意格为正监督。 左宗棠、沈葆桢创办船政的困难和阻力,不仅仅是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更在于守旧官僚。1867年秋,闽浙总督吴棠扬言:“船政未必成,虽成亦何益?”还有一位名叫宋晋的内阁学士上奏《船政虚耗折》,掀起一场船政是否停办的大论战。面对他们的挑战,沈葆桢义无反顾,直面回击:“勇猛精进则为远谋,因循苟且则为虚耗”,明确表示“船政万难停止”。 创办船政,人才第一。“船政根本在学堂”。沈葆桢在船政创办伊始,即设立船政学堂,最初称为“求是堂艺局”。学堂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前学堂是用法语教学,学习制造;后学堂用英语教学,学习驾驶。 为了学到真知识,船政学堂于1877年向英国法国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至1897年,船政学堂共派遣四批次学生赴外留学。这一批学生成为船政的骨干。他们不仅学习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还有多方面成就。中国船政在近代科技、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科技领域,陈兆翱赴法学习轮机制造专业。留学期间潜心研究,创制了新式锅炉与以他名字命名的抽水机。船政学堂制造专业第一批留学生林庆升,1877年前往巴黎矿务学校学习矿务与钢铁冶炼。回国后曾勘得福州穆源铁矿、台湾煤矿,任台煤总工程师,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矿务专家。高鲁早年就读于船政学堂。他创办《观象丛报》《气象月刊》,普及气象学和天文学知识。他还发起成立中国天文学会,并筹建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是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人。2010年,国际天文联合会把国际永久编号79419小行星,以他名字命名。王绶琯,中国科学院院士、堪称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奠基者之一,也是“仰望星空的人”。他毕业于马尾海军学校,岳父为船政学堂毕业生、江南造船厂主要负责人林惠平。他开创了中国射电天文学观测研究,还长期致力于青少年的科普工作。船政学生詹天佑是中国铁路工程界的第一人,主持了京张铁路等中国最早的铁路建造工作。 在文化领域,船政学生魏瀚是我国第一位法学博士。船政第一届留学生马建忠在欧洲工作学习多年,精通英、法、希腊、拉丁等文字。他专心研究古汉语的结构规律,参考拉丁文语法编成中国第一部古汉语语法专著《马氏文通》。船政学生陈季同把中国名著《红楼梦》、《聊斋志异》翻译成法文,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作出突出贡献。著名翻译家林纾与船政教师王寿昌合作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轰动一时。 从思想史角度看,最著名的船政学堂学生是严复。他12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船政后学堂,后被派往英国留学深造。他翻译了《天演论》等著作。《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唤起国人救亡图存,为变法维新提供理论基础,成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1908年,严复针对西方列强虎视眈眈,预见到东海南海问题,认为“将来波谲云诡,在东海和南溟之间”,提出“必有海权,乃安国事”。这些年东海南海发生的种种事端证明了预见的准确性。 中国船政,人才济济。《清史稿》写道,船政学堂成就之人才,“实为中国海军人才之嚆矢。” 造船,无疑是船政主业。船政造船经历了“木船阶段”、“钢木合构船阶段”、“钢船阶段”三个阶段。福建船政制造的第一艘千吨级蒸汽轮船是万年清号。1871年6月船政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完成,并安装在“安澜号”舰船上。由船政学生独立设计的近代木壳兵船艺新号,标志着中国造船进入自造时期。 1870年船政第三艘兵轮“福星”号下水后,轮船水师成立,福建水师提督李成谋为“轮船统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支同旧式水师有着根本区别的新式水师,是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开端。1873年,船政的中国员工已经能自行设计造船制机,清廷为了表彰洋员“教导功成”,于1874年颁发了御赐金牌,金牌的正面为“大清御赐金牌”,背面为“福州船政成功”。“扬武”号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木质军舰,其排水量为1560吨。1876年2月5日,“扬武”号访问日本,《万国公报》报道该舰让日本人感到“艳羡”、“骇异”、“殊足壮中朝之威,而使西人望风额庆也”。 船政学生魏瀚赴法国学造船兼修法律,回国设计监造了中国第一艘钢甲巡洋舰“龙威号”,后改为“平远号”。第一艘猎雷舰“建威”号在1898年下水。船政第二艘兵船“湄云号”1869年下水。远东最大的船坞,船政一号船坞于1887年建成,可容纳8000吨级轮船入坞修理。 船政制造了第一台实用蒸汽机、起重机、车床、锅炉、新式抽水机,以及机制铜钱、精密仪器等,马尾船政是中国制造业的肇端之地。1876年电报学堂建立。绘事院是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院,轮机车间是中国最古老的车间,这两处建筑现仍存在于马尾造船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船政成立后,经常救援遇险船只。1872年6月25日,英籍夹板船“吞顿”号和“丝马儿”号在台湾基隆港因风遇险,船政福星号轮船前去救助,使其脱险。我国西沙群岛有两处以船政舰船命名的岛屿,它们是伏波岛和琛航岛。 长期以来日本侵略者对台“虎视眈眈”。1874年,日本借口“牡丹社事件”出兵入侵台湾。清廷命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成功地保卫了神圣领土台湾。 沈葆桢认为“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他还预言“东洋终须一战”。为加强台湾海防,沈葆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他在台南组织修建了第一座西式炮台安平炮台。城门外刻“亿载金城”,内书“万流砥柱”。他实行包括开山抚番、开禁招垦、设立台北府、建延平郡王祠等全面治理措施,促进了台湾社会发展。 1881年,船政学堂第一届归国留学生林日章、林永升、张金生三人到台湾,勘探煤、铁矿产资源,完成台湾第一次矿源普查。为加强两岸联系,1887年,中国第一条由福州川石至台湾淡水的海底电缆敷设成功。电缆敷设技术人员是船政电报专业苏汝灼、陈平国等。1875年,由船政学生绘制完成的《台湾府城街道全图》,对台湾的行政区划分管理和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 1884年,农历甲申年,法国阴谋挑起了中法马江海战。这实际上是一场法军背信弃义、极不光彩的偷袭仗。由于清政府妥协求和、不抵抗的政策,迫使悲愤的福建水师仓促应战,在短短一小时内全军覆没,900人参战,796人牺牲。1885年1月,为纪念中法马江海战中为国捐躯的将士,船政大臣裴荫森奏请修建“昭忠祠”。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894年9月17日,中日舰队于黄海海面决战。外籍历史学家唐德刚曾说,黄海海战是“马尾船校以一校大战日本一国。”确实,在这场战斗中船政学生不畏强敌、英勇顽强的拼死精神,惊天地、泣鬼神。“经远”舰管带(舰长)林永升率全舰官兵与敌誓死拼战到底,壮烈牺牲。“镇远”铁甲巡洋舰管带(舰长)舰长林泰曾率舰冲锋在前,以重炮命中日本舰队旗舰松岛号炮塔,使之丧失战斗力。“靖远”舰管带(舰长)舰长叶祖珪在舰身多处中弹进水后,驾舰冲出日舰包围,驶向浅海自救,并用主炮继续攻击追击的日舰。抢修初毕,带伤重返战场,代北洋水师帅旗,指挥各舰重组战术队形,夺回战场主动权,打退日舰队。“定远”号管带(舰长)刘步蟾在提督丁汝昌受重伤后,督阵指挥,“以寡敌众,转败为攻”。在威海因船中弹,为使军舰不落入敌手,他下令炸毁舰船,自裁殉国。 在中日黄海海战中,血性男儿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在“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誓与军舰共存亡,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199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号,以示中国海军风骨。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船政毕业生黄钟瑛任海军总长。1927年5月,陈兆锵在马尾主持创办海军制造研究社,出版社刊《制造》杂志,推动了海军制造技术的进步。 1917年,中国最早设立的一所培养飞机、潜艇制造专业人才的学校——福州海军飞潜学校建立。两年后,产生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水上教练机。1923年,船政局飞机工程处划归海军总司令公署管辖,改名为“海军马尾飞机制造处”。到1931年共制造飞机17架。 人们说船政文化,首要的是主办者很有文化。沈葆桢领导的船政局经常举办诗会、体育各种文化活动。诗会骨干有沈葆桢、林寿图、谢章铤、梁鸣谦等数十人。1885年,黄嘉尔将诗会诗词编辑成册,书名是《船司空雅集录》。 2009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365bet官网: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船政文化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文件。2007年1月,船政专家沈岩的专著《船政学堂》在科学出版社出版,随后该著译成英文版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在世界各地发行。2014年,历时两年摄制而成的六集历史大型纪录片《船政学堂》,受到广泛好评,并荣获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以船政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有《马江之战》和《船政风云》。 我省著名作家南帆连获两届鲁迅文学奖,其首度问鼎的作品,是写林觉民的《辛亥年的枪声》;另一件作品,是历史文化随笔:《马江半小时》。 船政足为海军根基。船政学堂培养了大量掌握先进科技的海军专门人才,其中,海军军官和科技人员1100多名,海军专业士兵5千多名。船政学堂培养的海军军官数量约占中国近代海军军官的五分之三。1912年,孙中山到马尾视察船政局后发表演讲,强调应“兴船政以扩海军”。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再次强调“‘创立造船厂’,发展造船工业以及‘兴船政以扩海军’,使中国的海军‘与列强齐驱并驾,在世界称为一等强国’。”1949年,毛泽东在接见起义海军将领时说:“1866年,船政开办起来,中国算是有了近代海军、现代海军”,充分肯定船政的历史功绩。 船政连着海峡两岸。位于台湾左营的海军军官学校,是船政在台湾的延续,其校史仍以福州马尾海军学校为宗。 2001年1月,福州马尾与台湾马祖签署《两马协议》,开通了两岸首条海上客运航线,并于2003年元宵节首次举办“两马闹元宵”活动,此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4届。 回顾历史,船政文化体现了陆地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结合,是海洋文明的现代转型,是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船政文化包含深厚的爱国与科学思想、教育与培养人才思想、融通中西的探索精神,同时高度重视海权与海军建设,对于我们建设海洋强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闵舟?郑文)? ? ? |
相关阅读:
- [ 09-14]林则徐、魏源的经世思想对船政文化的影响
- [ 09-14]福州船政文化的渊源与发展
- [ 09-14]船政文化是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
- [ 09-14]船政文化是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
- [ 08-15]将船政文化融入剪纸的“守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