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仍然存在教师资源匮乏等基础教育短板。大学生志愿者短期实地支教存在不稳定性,贫困地区教育的长期需求无法获得根本解决。从2017年开始,福建师范大学志愿者们在该校团委组织下,实施“互联网+乡村学校少年宫”共建项目,课程既涵盖数学、英语、物理等传统科目,也包括科普、艺术、心理、爱国教育等西部贫困地区学校欠缺的素质拓展课程。项目自运行以来,课程数量累计251节,受益人数约6500人。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只有让贫困家庭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增长知识、掌握技能、充满理想,才能达到教育精准扶贫的目的。由中共365bet官网:委宣传部指导,省委网信办、省委文明办、省扶贫办、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主办,东南网、“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承办的“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福建足迹”暨“福建影响力”系列活动优秀案例征集中,涌现出一批教育扶贫典型案例。本期福建影响力”系列活动优秀案例展示让我们走进福建师范大学,看看福建师范大学志愿者们在该校团委组织下,实施“互联网+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为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孩子们撑起的一片蓝天。
连续几个周三,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小学的三年级学生,都会听取一节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这节课是通过网络设备,由远在两千公里外的福建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中心的志愿者刘珺妍、潘纪晓作为小老师给孩子授课。从从军行里的保家卫国,到抗美援朝中最美丽的人,再到到大国工程中的揽月捉鳖。新鲜的知识、有趣的课堂、深深的情怀,很快就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刘珺妍虽然没有亲身像一些学姐们亲临现场教学,但是她还是感受到了网络远程支教,对孩子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意义。“当地的学生在知识面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可能是因为缺少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氛围,他们很少接触课本以外的课外书。我们在上课时,除了帮助学生扩展相关的知识,也一再强调希望他们可以多看看书和一些新闻大事,也有请求学长学姐帮助,在上课时多讲一些课外的知识。好在,这一个月以来,孩子进步非常大。”让小老师们欣喜的是,在上周大国工程的课堂上,居然有学生可以抢答出嫦娥五号月球取壤的事情,很自豪地跟老师说自己最近看了不少的新闻。
从2017年开始,福建师范大学团委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开发线上趣味课堂,建立网络课程库,不断推动课程优化。该校支教团队将课程划分为自然科普、人文社会、体育艺术、生活常识和身心健康等5大类,同时根据每期招募志愿者的专业背景,提供更加具体的学科内容。
除了在主课上根据支教学校进行帮扶,在一些兴趣类课程上,福建师范大学在这方面给予加大力度支持。因为当地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亲子教育有所缺失,福建师范大学志愿者开设了线下心理课程和网络心理健康课程。福建师范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刘佳丽和李泽英开展的心理健康情景剧的小葵课堂以及校园内日常心理教学课,颇受同学们欢迎。此外,他们还在服务学校的帮助下,重启了所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欢迎学生随时进行心理咨询。
据介绍,所有网络课程会通过录播形式存入云盘,实现了课程共享,建立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项目课程库。课程库建立后,支教团队成员根据库里内容自行调整,既保证了公共资源的统一系统,又兼顾了成员个性化的管理,更加开放与高效。同时,课程库也会同服务学校进行分享,以填补服务学校部分素质类课堂教师缺乏的问题。课程库内的课程会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更好地为实际教学系统服务。“互联网+乡村少年宫”项目为受助学校带来更好的教学资源,直接,该项目受助学校达33所,课程既涵盖数学、英语、物理等传统科目,也包括科普、艺术、心理、爱国教育、影视鉴赏等西部贫困地区学校欠缺的素质拓展课程。项目自运行以来,课程数量累计251节,受益人数约6500人。
除了开设网络课程,福建师范大学很早就实施了赴甘肃省实地支教工作。从2002年开始,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已连续19年派遣171名硕士研究生志愿者到甘肃定西市漳县、武威市古浪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参与支教。支教团线下服务主要通过与受助小学共建社会实践基地的形式开展,这让大学生志愿者对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需求有更精准的把握,便于调整网络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福建师范大学团委为每所受助小学组建一支服务队,每支服务队由1名指导老师和若干名骨干学生组成,利用志愿者一对一帮扶、社会实践等方式与乡村学校少年宫试点小学进行对接,定期前往受助小学举办“爱心奖学”活动,鼓励乡村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刻苦学习、全面发展。
支教团品牌活动之一的“小葵家园”,利用各成员的专业优势,支教团开设多样化的特色课程——“小葵课堂”,以“小葵进校园”直面授课为主,同时开拓线上直播授课、录播授课以及小葵微团课。支教团漳县分队于2020年上学期开展第一期“小葵课堂”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从一开始的带着孩子们做游戏,加强孩子们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到让孩子们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让孩子们敢说,感想,敢做,以弥补留守儿童缺乏人际交流的缺失。据介绍,这些被录用的志愿者们会接受长达8个月的岗前培训,包括教学实习、技能培训、团队建设、业务能力及急救知识等。福建师范大学项目办定期召开培训,例如“知行”志愿服务骨干培训班,邀请校领导、志愿者代表及校外成功人士为志愿者开展技能培训,交流经验,强化团队的思想建设和能力发展,为教学、扶贫工作出谋划策,引导志愿者发挥专业技能才干、精准发力。每一届支教团的成员们都对培训过程的印象深刻,培训时讲授和强调互动课堂的重要性。支教团的每一届成员在授课时,都会注意学生上课时的表情和及时收集课下反馈,以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这些教学的小技巧,都是支教团成员在培训中学习到的。
培训班结束后,每一位支教团成员要积极参与校团委各部门组织的职前实习相关工作,积极配合学校完成“三下乡”“夕阳知晨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通过理论研习、交流讨论、调研考察等形式落实支教团的岗前培训工作,磨砺工作态度,提升工作技能。福建师范大学定期开展交流座谈会,建立新老支教团“一带一”的支教工作模式,深化服务宗旨与服务意识,提升新队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互联网+乡村少年宫”项目运行三年多以来,福建师范大学团委共投入志愿者285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约1688小时,培养了一支稳定的志愿者团队,形成了一套志愿者团队管理体系,具备长期开展志愿服务的能力。福建师范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金钰珍所说,支教于每一个志愿者而言,就是一件值得当作梦想、当作心愿、当作可以奋勇当先而为之拼搏的事。
(资料来源:东南网记者张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