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7月21日-25日,畲歌“双音”代表性传承人雷美凤带着姐妹们参加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展演活动,并获展演证书。她们演绎的畲歌《畲家姐妹采茶忙》在现场大放异彩,将畲歌“双音”的独特韵味体现得淋漓尽致。 宁德是全国畲族聚居地区,现有畲族人口近19万人,约占福建畲族总人口的二分之一,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畲族是一个没有文字只有语言的民族,许多畲族文化以畲歌的形式代代传唱,流传至今。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畲歌这朵文化奇葩日渐暗淡。 2006年,借着畲族民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契机,闽东畲族文化、畲族民歌也有了新的绽放舞台,一场畲族文化传承的“大戏”由此展开。 以歌为言,她一唱就是34年 7月25日,雷美凤团队演唱的《畲家姐妹采茶忙》入选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受访者供图 畲族人自称“山哈”,他们以歌为言,传承根脉,吟唱生活,谱写人生,故称“歌言”,“山哈歌言”被畲家人视为传家之宝。 畲族山歌多用假声歌唱,按唱法的不同,有平讲调、假声唱、放高音等三种变化。在宁德北部的七都、八都、九都等地,还有一种“双音”的歌唱形式。提到“双音”就不得不提到雷美凤,她是畲歌“双音”唱法的传承人,从小耳濡目染,让她随口就能唱出清亮的畲歌。 “‘双音’是畲族民歌里难度最大的唱法,不是人人都能唱。”雷美凤介绍,“双音”是中国畲族山歌中唯一幸存的畲族二声部山歌歌种,在唱法上,一般男女都用假声,畲家人认为,用“假声”演唱,声音“嫩”而好听,传得远,唱久了也不累。 雷美凤8岁就开始跟着家人学唱畲歌,16岁那年,她一唱成名。雷美凤告诉记者,1986年,她参加了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那里,她带着家乡的音乐,与其他少数民族同胞分享。因为初次上台表演,雷美凤至今仍对那次经历记忆犹新。 从此,雷美凤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畲歌发扬光大!在此后的30多年里,她代表闽东畲歌歌手活跃在全国各类大型民族文化交流舞台上。 2006年5月,畲族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于雷美凤来说,多年的演唱终于将闽东畲歌唱进了全新的故事篇章里。2009年5月,雷美凤被认定为畲族民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不论是在闽东山海之间,还是跨越海峡两岸,甚至是录制“双音”载入神州七号遨游太空,雷美凤始终将每一次演出都当作是中国民族歌舞盛典,将中华畲族民歌唱得更加响亮。 雷美凤说,对于年轻一代的畲民来说,他们可以借助汉字学习畲语。在她的倡议下,宁德市有关部门与蕉城区联合蕉城民族中学、金涵亭坪小学、八都猴盾小学等开设畲族民歌教学班。 虽然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为了畲族文化能代代相传,雷美凤站到了民族中学、民族小学的三尺讲台上,口口相传,唱响“双音”。 “只要学生们肯学,学多久我就教多久,直到他们学会为止。”雷美凤说。 薪火相传,唱响中华好畲音 畲歌没有曲谱,靠的是口传心授。早些年,受畲汉通婚、人口流动等因素影响,许多畲族后代已不会讲畲语,更谈不上唱畲歌。 “年纪大的不唱了,年纪小的不会唱,不少小娃娃连畲语都不会讲了。”谁能想到,10多年前,雷美凤找不到一起对歌的人。 面对传承难题,“守艺人”急在心头,自发开始了传承新探索。雷美凤成立了畲族音乐活动中心,每周安排3天时间到中心传授孩子们畲歌。目前,活动中心已有学徒48人,张秀乐就是这48名学徒中的一员。 张秀乐虽然只有14岁,但她学习畲歌已有5年。2014年,还在金涵中心小学读书的张秀乐,在一次音乐课上,听了雷美凤演唱的一首《盘古歌》后,作为汉族姑娘的她,就对畲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初学时,因为对畲语一窍不通,只能首先将歌词一字一句译成拼音,不断熟练朗读。之后,设法理解歌词的意思、意境。掌握歌词后,再进行曲调的学习。 “刚开始,学习一首畲歌,平均要花费4、5天时间左右,如今最多半天就能学好一首歌曲。”张秀乐说,她最大的心愿是能像雷美凤老师一样,挑起弘扬传播畲歌的重担。 雷清梅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传唱畲歌。受访者供图 在蕉城,还有一位畲族“网红”,她通过时下流行的网络直播传唱畲歌,以个人独特的方式传承和保护畲歌,她就是“95后”畲族“双音”歌手雷清梅。 “每次直播,我都会穿上畲服,为网友清唱几首畲族原生态山歌,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畲歌。”雷清梅说。除了网络直播,雷清梅还通过参加各类畲族歌舞表演和宣传展示活动来保护传承畲族文化。2016年底,雷清梅还成为蕉城区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少数民族界委员,这为她传播畲族民歌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钟石木参加“三月三”文化节。 李广 摄 而在福安,有位“畲歌王”编写了上百首畲歌,他就是钟石木。这些年来,他还在福安民族中学、坂中小学等学校任畲歌教学工作,培养了传唱徒弟20多名,其中,有7个“洋弟子”尤为特别。 “这几个‘洋弟子’虽然懂汉语,但刚开始学的时候也很‘痛苦’,28个字就学了1个多小时。”钟石木说,一首歌要经过多种方式的转换,最后他们才能唱的出来。在黑板上先要用国语把歌词大意说一遍,然后用畲语把词意境梳理一遍,通过反复沟通与不断训练,“洋弟子”们最终才完整地道、原汁原味地唱出畲歌。 钟石木的“洋弟子”们成了畲歌普及的星星之火。他们不仅自己学畲歌,还发动美国的家人、朋友,漂洋过海来参加畲歌盛会,共组织了30多个来自美国、欧洲来华留学、经商的国际友人,参加福安中美友好往来畲族文化夏令营、中外畲歌培训兴趣班等。 虽然,唱畲歌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优秀畲歌手纷纷涌现,但钟石木依然没有放慢畲歌传习的脚步。 多方合力,千年畲歌更悠扬 雷美凤在教孩子们唱畲歌。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摄 靠传承人的单打独斗,难以破解非遗面临的后继乏人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学校等共同发力。 2017年5月,宁德市出台《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进一步要求,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文化主管部门、民族事务部门编写畲语、畲歌等畲族文化校本教材,用于民族中小学特色教育。民族中小学应当开设畲语校本课程,并配备具有畲语、畲歌特长的专、兼职教师。 近年来,宁德各地还开展主题歌会传承文化,如“三月三”歌会、小说歌会、红歌会、畲族青年歌手赛等。此外,针对年轻一代中唱畲歌人员减少的问题,福安文联等部门开展“艺术扶贫”行动,在康厝、坂中畲族乡成立了“畲歌言传习所”,学生多次在省、市歌舞比赛中获奖。其中,康厝畲歌言传习所还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民歌传习点。 2016年12月,通过多方努力,宁德师范学院开设365bet官网:高校首个畲族歌言传承班,将畲族特色融入教学,为畲族歌言的传承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思路,希望通过畲族歌言传承班的形式,让更多畲族学生参与到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中。 从长远来看,动听的旋律要在鲜活的传唱中才能代代相传,唱畲歌应更日常化、普遍化。雷美凤认为,虽然这几年通过各方努力唱畲歌的孩子多了,但还有更大的突破空间。她希望,政府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扶植畲歌等畲族传统的文化技艺。“实际上从幼儿园起就应该加入畲语和畲歌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爱上畲歌。”(本网记者 叶伏国 福建日报记者 范陈春 通讯员 李广) |
面对传承难题,“守艺人”自发开始了新探索。雷美凤成立了畲族音乐活动中心,每周安排3天时间到中心传授孩子们畲歌;在蕉城,“网红”雷清梅,她通过时下流行的网络直播传唱畲歌,以个人独特的方式传承和保护畲歌;在福安,“畲歌王”钟石木编写了上百首畲歌,这些年他还担任畲歌教学工作,培养了传唱徒弟20多名,其中有7个“洋弟子”。
2016年12月,宁德师范学院开设365bet官网:高校首个畲族歌言传承班,将畲族特色融入教学,为畲族歌言的传承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思路。
“从幼儿园起就应该加入畲语和畲歌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爱上畲歌。”——雷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