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评论> 国是论 > 正文
教育改革不能总成为烂尾楼
www.fjnet.cn?2009-07-20 11:06? 熊丙奇?来源:南方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在《人民日报》16日报道湖南以“全国首次”之势,取消文理分科之后,国内不少舆论特别兴奋。有媒体在报道中甚至宣称“湖南的新高考方案已经上报教育部审批,将从明年起执行”,意思很明白:湖南这次动真格了,取消文理分科终见实质性进展。而对于笔者撰写的质疑这一改革“换汤不换药”的文章,也有网友质疑笔者为什么就不愿意相信湖南的改革,给基础教育带来了福音。

舆论的兴奋只有两天——18日的《京华时报》报道,湖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湖南高考仍然实行文、理分科考试,不存在一个考生同时要考文、理科目的情况,并否认了媒体宣称湖南要出高考新方案的消息。高考仍旧要实行文理分科考试,而中学却不能文理分科,大家于是恍然大悟,这不过是又被教育主管部门折腾了一把。

同样的“重大改革”,还有几桩,都引起舆论骚动。一是重庆市教委决定,从今年起,将逐渐全面取消各类学科奥赛的升学加分。二是成都市出台四条“铁令”,准备对奥数进行“最严厉、最彻底”的整治,用一年时间让学生告别被奥数摧残的“旧时代”。

对于教育部门的上述做法,家长和网友高度赞成,认为如此一来,中学生的负担将要轻很多,“裸分考试”将捍卫高考公平。同样,对于笔者认为“取消奥赛加分,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的意见,有网友质疑我是不是自己办了奥数培训班,在为奥数教育的既得利益者说话。

不得不承认,政府部门的上述改革行动,确实挠到了舆论的痒处,所以得到的正面评价远多于负面评价,但是,如若仔细分析上述改革的推进,就会发现,由于没有配套政策、无法突破当前的高考制度框架,改革其实很难有成效——除了湖南已经主动承认没有改革高考的打算。就取消奥赛加分来说,2006年,江苏地区就在高考中取消了奥赛加分,但据媒体的调查发现,民间的奥数培训热并没有消退,原因有三,一是教育部仍旧保留奥赛获奖的保送生政策;二是高校的自主招生,评价学生的特长,要看相关的竞赛证书,高校的意见是,在没有其他指标的情况下,竞赛证书显然是比较便于评价的指标之一;三是一些家长送孩子上培训班,并非冲着获奖加分(获奖加分的名额其实十分有限),而是让孩子接受这种更大难度的培训,以便提高高考成绩。所以,奥赛热之根,表面上是获得加分,其实,还是高考强调分数的考试录取制度。

对此,教育部门不是不明白,但是一方面可以顺应“舆论”,另一方面,也可增加改革政绩——在一些地方教育部门看来,只要做出“改革动作”,而不管改革是否能推进、是否能取得效果,也算是政绩,所谓“说过了,就是做过了;做过了,就是做好了”,这才导致有的地方每年都有新改革方案的出台:今年调整是“改革”,明年取消今年的调整也是“改革”。

其实,对于影响广泛的教育政策来说,是十分忌讳经常调整、变动的——到了学生高二时,才告诉他即将面对的高考新政策,他怎么准备?——我国的教育政策,频繁变动,主要原因就在于变动的权力掌握在有关部门手中。只要有关部门想变,不需要调查,不需要听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意见,不需要提交人大机构讨论、听证、审议,就可以推出。这种决策,不但使教育政策受到行政领导的强烈影响,而且也使教育政策缺乏充分的论证,而在推行中遇到各种的难题,往往使改革变为“烂尾工程”,推行不下去又推倒重来。

在教育决策机制不变的情况下,对政府部门贸然推出、缺乏配套的新政“喝彩”,是不理性的。更重要的是,当前的教育改革,如果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将无法触及改革的真正命题,即教育放权问题。上述三项改革,都无一例外没体现政府对学校的服务,而只是强调政府对学校办学的直接干预。拿湖南的取消文理分科来说,政府应该做的是探索建设合理的考试升学制度,具体的教育教学组织,应由学校按照《教育法》的规定进行,政府不改革高考制度,却把管理的行为具体到学校该怎样给学生上课,这是典型的管评办不分,违背管评办分离的改革方向。拿成都取消奥数的几条“铁令”来说,真正的铁令应该是政府部门切实履行教育投入责任、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模式、促进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均衡,当各中小学的办学质量大致一致时,还有择校吗?还有围绕择校而来的奥数热吗?而且《义务教育法》已经明确规定政府部门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职责。政府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却去对学校、教师、培训机构下“铁令”,会有怎样的效果呢?事实上,在义务教育资源无法均衡这一问题上,真实的原因,不是历史欠账过多,而是政府部门不愿意加大教育投入,而是以学校间的不均衡发展,制造收费空间,以弥补自身教育投入不足;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势交易空间,当各校资源已然均衡,政府部门将完全从管理者转为服务者,手中将没有了优质资源可供寻租。

不要让改革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总成为“半吊子工程”、“烂尾楼”,就必须建立科学、民主的教育决策机制,赋予受教育者、办学者在教育决策中的主体地位。政府部门主导教育政策的制订,同时不愿意放权,除了留下“说过了,就是做过了;做过了,就是做好了”的所谓改革政绩之外,很难对现实的教育发展,有真正意义的促进作用;受教育者、办学者除了被这种“改革”折腾之外,并不能从中受益;而教育的问题,在这样的“改革”中,日益严重。回顾过去20多年时间我国教育所推出的各项促进中学素质教育的政策,再对比当下应试教育以及学生能力与素质的现实,这种教训还不够多吗?是应该对教育改革模式和思路进行全面调整的时候了。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