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筹建的“公民学校”正式挂牌成立。马各庄村50余位村民参加了以“村民上楼后如何适应城市生活”课题的第一期学习。(见2010年8月22日《新京报》)这种为引导进城农民“观念城市化”举办“公民学校”,令人为之叫好。 “公民学校”在“村民上楼后如何适应城市生活”课题的第一期培训中,人民大学“红色1+1”实践团的志愿者运用图片、视频和现场演示,为村民讲解家庭急救、社区文明生活等,受到村民普遍欢迎。据人民大学“红色1+1”实践团团长、“公民学校”发起人冯启娜介绍,“公民学校”正计划开设第二期课,主题为“公民公共文明行为”,将从公共环境、公共秩序、人际交往和公益行动等4方面切入。下一步,还将开展健康、文化等系列课程,帮村民转变观念,使其尽快适应社区生活。 以“公民学校”为载体,引导进城农民“观念城市化”的做法所以必要,关键在于实现从农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变需要有一个过程,政府有责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这是因为,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地处城乡接合部的村落陆续拆迁,农民回迁安置房社区相继建成,许多农民虽然住进了高楼,但一时难以适应社区生活,诸如在绿地上种菜、养鸡、养兔,占用楼道堆放杂物等。在朝阳区东坝家园,居民在绿地上种的南瓜秧已经爬到一楼阳台上……金盏乡长店村一位住房面临拆迁村民说,他家有个大院子,种着葱、蒜、黄瓜等,夏天不用买菜,住进楼房就没处种菜了。金盏乡通过设立“公民学校”、加强对进城村民培训,就在于它有利于实现进城村民“人和观念一起上楼”,缩短角色转换时间,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目前,北京正在进行土地储备拆迁,全市共有50个挂账重点村将实施腾退。这意味着,众多拆迁村民须要经历从农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变,全国各地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也都面临着同样的的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金盏乡举办“公民学校”的做法,无疑具有示范意义。 |
相关阅读:
- [ 08-17]“逆城市化”里有农民城市化生存的艰难与无奈
- [ 08-16]“逆城市化”是一种假象
- [ 08-16]逆城市化假象后的真问题
- [ 08-11]从重庆户改看中国的城市化
- [ 06-25]土地财政推动的城市化 充满危险
- [ 06-11]钟宅改造原则应成为城市化标杆
- [ 05-13]“钟摆式移民”与伪城市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