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城市、城镇、地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位置和空间,人口汇聚北京的压力将极大地减轻。我们期待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我们在享受城市所带来的诸多便利的同时,正在承受城市发展过载带来的代价。 从北京,到东京,再到纽约,世界性的特大城市几乎在遭遇一个共同的难题,这就是城市病。膨胀的人口,污染的空气,拥堵的交通,高企的房价,正在降低人们的幸福指数。这也就决定了,求解大城市病将成为今年北京两会的热点议题之一。 对于北京来说,问题似乎更为严重。超过2000万的常住人口,相当于一个小型国家的人口规模。又在这样一个比较狭小的区域内,其治理难度必然空前增大。在相当意义上说,当人口规模超过一定限度,很多常规性的措施和办法,往往很难起作用。这也决定了特大城市治理的极度不易,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在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上衍生的问题,决定了其水资源短缺更为突出,交通拥堵让很多人闹心,甚至不断攀升的房价也有某种“刚需”的支撑。与此同时,北京作为首都,承载了全国许多人的梦想与希冀。来这里寻梦的人源源不断,导致蜗居、群租房、大杂院杂陈其间。 诸多问题的交织,也决定了破解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实可行的办法,往往是一点一滴地校正,促其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不断纠偏。 从理想状态看,治愈特大城市病的最好办法是减少人口,把规模减到与其最佳承载能力相适应。然而,这对北京来说完全不可能。一个城市有包容与气度,不仅体现在城市建设的现代文明,更体现在它给予每一个寻梦者的空间与机会。有人说用高生活成本可以驱使更多的人逃离,但是如果城市让人生出这样的绝望,这样的城市也将失去生命。 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北京只能以现有常住人口规模为前提,作为其治愈大城市病的前置条件。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就只能沿袭现有人口规模和城市格局,听任城市功能与规划不足的问题不断积累。 多少年来的历史原因,使北京形成摊大饼式的发展格局。中心城区向外的放射式状貌,形成了早晨向中心集中、晚上向周边扩散的交通景观。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现状。使城市规划更科学、城市功能区域设计更合理,使产业结构和布局更优化,或许是破解大城市病的顶层设计。在一个更大的区域内设计北京的中心城区,加入人口规模、交通、居住、产业等参数,很多问题可能都不是问题。北京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但显然,这不是三五年就能实现的。 从更广泛意义上讲,治特大城市病,还有赖于全国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城市、城镇、地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位置和空间,人口汇聚北京的压力将极大地减轻。我们期待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本报特约评论员 金明岩 |
相关阅读:
- [ 01-13]国土部: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不再供地属误读
- [ 12-18]专家:户籍改革须剥离户口福利 特大城市仍是难点
- [ 12-16]特大城市收紧落户政策令人遗憾
- [ 12-15]中国明确各类城市城镇化路径 规划或明年出台
- [ 12-14]中国将划定特大城市开发边界 把绿水青山留给居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