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号:谁还在生产“中华脊梁”?
来源:东南网 2011-10-03 编辑:唐丽萍
有人要卖荣誉赚钱,有人要花钱买荣誉,有卖有买的消费市场就这样形成了,而且看起来市场还不是一般的兴旺,屡经抨击或取缔而顽强生存。有人喜欢当周瑜,有人愿意做黄盖,这两厢情愿又愿打愿挨的事情,旁人原本也不便置喙。但是,“中华”和“共和国”这样的头衔,却不是某些组织和个人可以拿来肆意消费的资产,“中华”是全体国人的“中华”,“共和国”是全体国人的“共和国”,不是有权代表的权威机构,并没有权力随意挥洒,更无权动辄拿来赚钱。不管市场经济如何发达,这个世界上的某些东西,是注定不能买卖的,其中应该包括荣誉在内。因为任何可以买卖的荣誉都没有公信力,不可能产生激励和见贤思齐的效应。 主办方的相关回应,颇值得玩味。“共和国杰出贡献人物”的主办方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称,活动是以学会名义主办,对其他主办单位和相关费用并不知情,几个座谈会没有联系,只是凑巧在一起举办;而“中华儿女杰出模范人物”组委会副主任、商务时报社的周旭表示,并没有颁奖,根本不存在交钱就能得奖的说法。三个奖项同时在同一个地方举办座谈会,要说没有联系,实在太过牵强,似乎说不通。至于有否颁奖或是否交钱得奖的问题,不妨放下暂时不表,什么样的组织有权冠以“共和国”和“中华”的名义颁发奖项,这个问题却是不能不说的。从其中一个奖项的组织者“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的名称看,应该是个严谨的学术机构,但有否权力评选这样的奖项?泛滥的奖项,尤其是掺杂太多利益的奖项,不仅不严肃,更将产生严重的误导,因为奖项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是权威性和公正性。联想到日前文化部下属的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决定停止“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传统文化保护部”主办的“第二届孔子和平奖”颁奖活动并撤销该部门,说明经历“共和国脊梁”和“中华脊梁”的评选风波后,有关部门和机构依然没有吸取教训,还在疯狂且恬不知耻地贩卖奖项,急待引起高度重视。(文/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