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日前表示,我国 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据介绍,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也即学术型人才的高考。他说:“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随着扩招持续,我国的高校教育已经开始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近些年来,不少地方还出现了办学层次从专科升本科、学校名称由学院改成大学的现象。一哄而上的贪大求全,导致一些问题日渐显现: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数量过剩、就业压力过大,“史上最难就业季”屡见报端;另一方面,制造业等一些行业仍然面临招不到高素质工人的尴尬,高级技工更是高薪难求。 找工难和用工荒并存,这与我国职业教育滞后有关。数据说明一切,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披露:美国81%的工程专业学生一毕业即可胜任工作,印度有25%的毕业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10%。与此同时,2010年的《国家竞争力蓝皮书》也显示:从劳动力素质层面看,中国只能排在G20国的第18位,所公布的指数值仅为美国的1/12,日本的1/10。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劳动力很富余,但劳动力素质却亟待提高。 在职业分工结构合理的现代社会,技能型人才显然与学术性人才一样不可或缺,甚至应该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以德国为例,在欧债危机背景下,该国青年失业率仅为7%,而法国、意大利则占到了30%至40%。这正因为德国向来注重职业教育。如今我们所推行的分类高考,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助于改变考生冷落职业技术类院校而扎堆于普通高校的现状。 当然,凡事不可简单复制。就我国推行分类高考而言,仍需攻克一些难关。一者,职业技术教育一直有“二等教育”的嫌疑,这种关于择业的社会心态投射到教育领域,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吸引力自然远不如普通高等院校。因而,不仅教育模式要变革,相关部门也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变整体社会心态,去除对技术型人才教育的歧视。二者,年满16岁就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轨迹,看起来虽然很美好,但青少年可塑性很强,兴趣和能力也在变化,因而,应有一些可以调整职业选择的制度设计,以免一考定终身,导致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当然,无论是通过技术型高考还是学术型高考升学,高校皆应摒弃功利化的教育,不可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分类高考,不怕不完美,只怕没行动,不妨先改起来,再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福建日报) |
相关阅读:
- [ 03-24]比高考模式改变更重要的是观念
- [ 03-24]高考一分为二,深层变革还需细节求解
- [ 03-24]分类高考治愈我们的状元强迫症
- [ 03-24]消除职业教育偏见比高考双轨更难
- [ 03-24]“两种高考”颠覆性没那么强
- [ 03-21]美国“高考”以改革回应批评
- [ 03-20]体育高考不是“小胖墩”最好的“减肥药”
- [ 03-20]高考改革的重点是尊重学生选择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