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市场化的过程中,铁路部门理应把乘客的乘车体验放在一个更加优先的改革序列来加以重视,乘客的“获得感”强了,市场化改革才真正算开掘了源头活水。】 “吃不起,一个盒饭三四十;喝不起,买瓶水要5块起!”最近,一则吐槽动车上盒饭贵的帖子被网友狂转。帖子除吐槽外,还透露了一个很少人知道的事:动车上有15元盒饭!媒体调查发现,动车上乘务员一般只推荐30—40元一盒的盒饭,经多次追问,调查人员才吃上了物美价廉的15元动车套餐。 稍稍检索下即可发现,火车上“15元盒饭”的话题几乎是每个春运季的例行新闻之一。尽管媒体持续关注多年,《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也早已要求,2元预包装饮用水和15元盒饭不能断供,但乘客的抱怨仍未有改观,“15元盒饭”依然难觅踪迹。 在铁道部改革后,铁路系统确实进行了不少的市场化尝试,颇具代表性的一例是,2016年全国火车票票面广告已经启动公开招商。而火车票都开始做广告了,乘客却仍要为吃上15元一份的盒饭,要么与乘务员“斗智斗勇”,要么只能“就高”或不吃,这无疑是不正常的。 对于火车上高价盒饭的原因,此前媒体报道已经多有揭示。有餐车承包者介绍,承包餐车就得动关系花钱,所有的原材料和设备都要从上面的承包公司购买,要比直接在外面采购贵很多,质量也不是最好的,“乘客感觉很贵,但我们还是很难赚钱”。为何原材料和设备必须在承包公司高价采购?为何乘客与经营者两边都不讨好?不难看出,这些经营者的“苦衷”和现状综合起来,其实都可归咎于火车餐饮特别是上游环节的市场化改革不彻底。 交通工具上的物价,由于其特有的性质,出现一定溢价本属正常,但也应控制在大多数乘客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从中国乘客一般都习惯自带泡面上车或干脆选择不吃这一现象来看,当前火车上的餐饮价格与服务质量已然未能达到多数人的接受程度。2014年8月的一项媒体调查显示,有93.6%的受访者认为高铁盒饭太贵,80.3%的受访者坐高铁即使赶上用餐时间,也不买高铁盒饭吃,乘客对于火车餐饮的“排斥性”可见一斑。 价高、可选择性少、质量差……长期以来这样的火车餐饮不仅形塑了“中国式乘客习惯”,也让火车餐饮的市场经营者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有媒体跟踪调查发现,一趟全程为20多个小时的列车,只卖出50个盒饭。不过从另一角度看,这种乘客与经营者“双输”的局面,恰恰反证了火车餐饮的潜在市场空间其实是巨大的。比如从上游环节推进市场化竞争,降低非市场化的成本因素,同时确保铁路部门的服务标准得到执行,力促经营者提高服务质量,或许并不难实现“薄利多销”的盈利模式。 有人说,中国乘客一般不喜欢在火车上点餐,所以只能靠“高价少卖”来获得盈利。如此逻辑,其实恰好把两者之间的关系搞反了——其实正是因为长期以来的服务质量不佳,才导致了多数乘客被迫养成了“不消费”的习惯。事实上,好的市场服务提供者,就是应该能够引导消费,并重塑市场的消费习惯和选择。 一边是铁路市场化大幕逐步开启,伴之以高铁为代表的硬件设施明显提升,另一边却还是火车上低价盒饭“躲猫猫”,消费者还在为火车上的一份盒饭而烦恼,这样的市场化远非全面彻底。随着乘客的要求越来越高,那种仍寄望于靠封闭的市场形态来赢得“差价”的所谓“市场化”路子,注定愈发难以为继。 在推进市场化的过程中,铁路部门理应把乘客的乘车体验放在一个更加优先的改革序列来加以重视,乘客的“获得感”强了,市场化改革才真正算开掘了源头活水。比如火车餐饮的市场化外包,就应在严格恪守火车服务标准的基础上再进行市场化竞标,若因为市场化而降低服务的品质,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
相关阅读:
- [ 01-12]15元盒饭“藏着卖”,藏不住“垄断味儿”
- [ 01-12]廉价盒饭“藏着卖”皆因利字烧糊了心
- [ 01-12]15元盒饭难求折射铁路服务市场化不足
- [ 10-19]盒饭“革命”之后又如何
- [ 04-03]踹掉外卖盒饭的高校没学会现代化治理
- [ 02-16]“一趟车卖出50个盒饭”是尴尬纪录
- [ 02-05]火车上15元的盒饭为啥买不到?
- [ 01-30]公款吃盒饭叫板南都混淆了什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